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《黄帝内经》(以下简称《内经》)对血液学就有较全面的论述,认识到血液的形态、生成、作用以及脏腑、血脉、气血等之间的关系。如《灵枢·决气》中云:“中焦受气取汁,变化而赤,是谓血。”指出血液为红色的液体,它的生成主要在中焦脾胃的生化功能。《灵枢·经脉》载:“人始生先成精,精成而脑髓生;骨为干,脉为营,……血气乃行。”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中又说;“肾生骨髓”。反映精髓生化血液又取决于肾的功能状态。血为营养全身的物质,循环运行于脉络之中,以奉养全身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》中曰:“肝受血而能视,足受血而能步:掌受血而能握,指受血而能摄,……”。说明外至皮毛筋骨,内至五脏六腑,都是由血液荣养的。《内经》以人体解剖为基础,认识到心主宰全身的血液循环。《素问·痿论》中说:“心主身之血脉。”肝司血液的贮藏和调节;有“肝藏血”及“人卧血归于肝”的记载。血液的重要性正如《素问·调经论》所说;“人之所有者,血与气耳。”《内经》还强调了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,《素问·热论》有:“营卫不行,五脏不通。”足见营血与卫气之重要。
唐旭东简介:博士学位,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,专注于肿瘤疾病的防治和中医养生保健(优秀杏仁医生 2198408)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