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 > 中医治疗>正文

中医治疗-不出汗怎么办

时间:2016-07-08 13:45:21    来源:网站整理    浏览次数:    我来说两句() 字号:TT

 

 

     經常大汗淋漓令人尷尬,但是不出汗卻會危害生命,是更嚴重的問題。全身皮膚少汗或不出汗,身體失去散熱才能,夏天高溫時,身體變得煩熱難耐,很容易產生熱抽搐、虛脫、中暑等。
 
  閉汗症能够表現全身或部分皮膚的汗液分泌減少或消逝。不出汗能够單獨發生,亦能够是疾病過程的眾多表現之一。導致汗液分泌減少或消逝有很多缘由,例如:
 
  藥物反作用,如抗肉体病藥物、利尿藥等
 
  控制汗腺的神經系統受損害
 
  皮膚損傷,導致汗腺阻塞、萎縮或退化
 
  嚴重脫水
 
  先天性汗腺缺乏
 
  輕度閉汗症通常不易察覺。有時候,部分性閉汗導致身體其他區域出現代償性多汗,作為患者的主訴而來求診。閉汗症以針對原發病治療為主,亦有一些情況找不到缘由。
 
  根據中醫理論,汗是津液的組成局部,經陽氣蒸發,從玄府(汗孔)出於體表。正常出汗需求三個基礎:
 
  充足的陰津原料
 
  足夠的陽氣運用
 
  汗孔開泄無阻
 
  由此,中醫治療閉汗症的原則為:
 
  解表發汗:用辛散藥物來開發腠理,促進汗孔暢通。藥物選擇有蔥白、淡豆豉、麻黃、荊芥、防風、生薑等。
 
  益氣補肺:確保充足的陽氣推動發汗機制,並充實腠理,使汗孔開闔有度。藥物選擇有黃芪、黨參、人參、甘草、桔梗、桂枝、附子等。
 
  充實精血:以甘溫甘涼藥物增補汗液的原料。藥物選擇有當歸、生地、白芍、麥冬、玄參、天花粉等。
 
  玄參
 
  天花粉
 
  麥冬
 
  由於身體不能散熱,閉汗症患者常常表現皮膚灼熱,潮紅,乾燥粗糙,疲勞,心悸,口渴,煩躁,便秘和小便不利等火熱症候。
 
  陰液虧損
 
  不出汗,肌膚灼熱,盛夏全身亢熱難忍,口乾咽燥,顴紅,手足心熱,或見便乾如羊糞,氣短,疲惫,肢麻等。舌紅,苔光剝,脈細數。中醫治法為滋陰生津,和營益液。
 
  舉例方劑:增液湯合桂枝湯,加天花粉、石斛、玉竹、沙參
 
  陽虛氣弱
 
  不出汗,身寒肢冷,腰酸,無力,舌淡紅,苔少,脈弱。中醫治法為益氣助陽,和營通腠。
 
  舉例方劑:再造散加減
 
  寒閉腠理
 
  忽然全身無汗,病程短,伴身寒,皮膚外表如雞皮狀,或有癢感,舌淡紅,苔薄白,脈緊。中醫治法為散寒開腠,升陽達表。
 
  舉例方劑:麻桂各半湯加浮萍、白芷、鮮蔥白
 
  先天精乏
 
  自幼無汗,並見皮膚乾燥干涸,毛髮稀少,牙齒異常,指甲變形缺損等,舌質裂紋,苔少,脈細數無力。中醫治法為補腎益精,和血調營。
 
  建議藥材:按此
 
  部分性閉汗,如中風後出現患肢無汗,多因經脈閉阻,氣血壅滯。可根據經絡循行路線,選藥內服配合針灸刺激,以疏浚經脈,活血袪瘀來發汗。
 
  閉汗症日常護理
 
  閉汗症患者一定要当心因身體過熱而出現的併發症。平時多飲水,特別是夏天,無論在運動前、運動中、運動後都要補充水液,以穩定體溫避免過熱。宜穿寬鬆、透氣的衣物來幫助散熱。
 
  如身有熱痱痕癢,外撲藥粉有助舒緩。滑石54g、甘草6g、枯礬15g、冰片2g。磨細粉混和,裝好密封。先用濕毛布擦身,外撲藥粉稍稍搓揉,按需求用。
 
  飲食上,少吃香燥辛辣食品,戒煙戒酒,忌暴飲暴食,以免症狀加重。患者一方面宜多吃滋潤食材如雲耳、動物肝腎、百合、山藥、枸杞子、玉竹、胡蘿蔔等。另外也要適當地清熱消暑,有益食材包括苦瓜、蕃茄、草莓、冬瓜、綠豆、豆腐、赤小豆、薏苡仁、白菜、荷葉、馬蹄、青瓜、芽菜、鴨、魚等等

 

相关新闻
网友评论
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
用户名:
密码:
验证码:  
匿名发表

业务咨询

  • QQ在线咨询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  • 电话:
  • 0512-58223774
  • 手机:
  • 13706220483
  • QQ:
  • 1612170592